重温童年的“蓝精灵”
2008年02月21日昨天偶然在迅雷论坛里见到一篇回顾了20部80年代动画片的文章,读来特别亲切,勾起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。于是,又在网上搜了搜,结果又找到了更多翔实的资料。很多对动画片的评论是我们曾经没有觉悟到的,在某种程度又从另外一些角度加深了我的认识。例如《蓝精灵》,今年1月14日正好是这群可爱的小家伙的50岁生日。
蓝精灵是比利时连环图画家皮埃尔·古里伏(他要人们称呼他贝约)于1958年塑造出来的。小家伙们原名stuff,直译的话相当于中文中“施通福”,它是没有意思的字,是指一时想不起来或者不知其名的人或物。如,请把那个东西或者那个玩意儿递给我。而各个国家的叫法都不一样,英语叫史墨福,意大利语——皮福,西班牙语——比杜福,希伯来语——达尔达仁,日语——司马福,德语——施仑福,而我国则称为蓝精灵。
蓝精灵的颜色是贝约的夫人妮娜帮他选定的,因为她认为“大森林是绿色的,小精灵们总藏在树叶中,所以不能再用绿色。而红色太鲜艳;黄色不好看,所以用蓝色”。
据说蓝精灵和共产主义有些瓜葛。有人怀疑,《蓝精灵》是作者用以宣传共产主义和乌托邦观念的一种特别的手段:作者希望利用并不引人注意的儿童文艺的形式,来达到其远大的政治目标。
蓝精灵的首领“蓝爸爸”。他有五百多岁,通过其丰富的经验、阅历、知识和智慧,来领导全体篮精灵,并经常能够在最关的时刻拯救小蓝精灵们免受大坏蛋格格乌的伤害。此外,蓝爸爸除了有着和马克思一样的标志性大胡子外,还带着一顶象征社会主义的红色大帽子。而红色在当时的欧洲,传统上被认为是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标志新色彩。号称“村内一支笔”的聪聪则可能暗中投射共运中的历史人物托洛茨基。聪聪也带着托氏一样的圆眼睛,是蓝爸爸(马克思)的忠实信徒/学徒。格格乌则代表着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(或资产阶级/资本家)。此人贪婪成性,满脑子想到的就是如何谋取私人利益,思考着如何利用蓝精灵去满足自己的需要。
蓝精灵所居住的村庄带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,是一个财产公有,集体劳动,在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公社性社会。几乎每一个蓝精灵全部都穿着一样的衣服,都各有各自的职责和特别的功能作用(如厨师、木匠、学者、乐手、诗人,诸如此类),老老实实地在各自的位置上为整个村庄工作。村庄内也没有可以称之为商品经济的东西,而在蓝爸爸的领导下统一生产统一消费,过着平均主义的公社生活,而且没有对外交往,属于自己自足的封闭性计划经济。
不知道你信不信呢?其实,这些不过是成人们的意识形态作怪罢了。对小孩子们来说,相互团结、友爱,勇于和坏人“作斗争”,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,即便是“乌托邦”又如何呢?
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重温一下,点击播放即可。
这是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歌《可爱的蓝精灵》:
分类:生活日志 | 标签: 视频影视 | 查看:6699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,他们活泼又聪明,他们调皮又灵敏,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,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。
欧,可爱的蓝精灵,可爱的蓝精灵!
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,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又欢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