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端午节和粽子

2007年06月20日

就像我曾经一再强调的,现代中国,“逢节必快乐”。就连今天,这个本来缅怀先贤投江殉难的节日,大家都击掌相庆:“端午节快乐”。要是屈原泉下有知,必定后悔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同样道理,我想知道,你是否清明也快乐?

端午节变了味道,我觉得完全可以称作“粽子节”了。你可以猜想,今天中国人吃粽子的比例肯定超过50%。很多上班族,一下班就会跑到超市买几个粽子带回家,晚上全家围在一起吃。吃了粽子,就等于堂堂正正地过了端午节,如果没吃,就好像今天没过节似的。 

于是,早上一上班,我就将QQ签名写做“粽子节快乐”。

广东粽子不合我的口味,自多年前吃过一颗,后来一直在外地,竟在也没吃过粽子了。就是今天,我也不会吃。

后来,某个时候,顺着粽子想到了端午节的种种习俗,想到两千年前那个悲愤投江的屈原。

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艾节、端五、重午、午日、夏节。一般认为,端午节来源于人们纪念屈原,后来又有多个版本,如纪念伍子胥说 ;纪念曹娥说;起于三代夏至节说;恶月恶日驱避说,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。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《端午考》和《端午的历史教育》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,端午的起源,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,比屈原更早。但千百年来,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,已广泛深入人心,故人们“惜而哀之,世论其辞,以相传焉”,因此,纪念屈原之说,影响最广最深,占据主流地位。在民俗文化领域,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,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。旧俗到了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,挂艾叶菖蒲,赛龙舟,吃粽子,饮雄黄酒,游百病,佩香囊,备牲醴。端午节成为人们纪念先贤圣人、驱邪避凶、健身运动的节日。

于是,我又将QQ签名改为:“默哀一天”。很多人发来短信我也这么回复,大概他们觉得莫名惊诧吧。

分类:生活日志 | 标签: 历史人物休闲 | 查看:3272
漫话“民族品牌”追踪报道:老张维权记(大结局)
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