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话“民族品牌”
2007年06月15日本文为付费话题,但作者从不说假话
大抵“民族”二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不同阶段。鸦片战争之前,泱泱大国一直自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央,唯独自己的享有文明、富裕和礼仪,他邦皆统统为蛮夷,即使没有茹毛饮血,西洋所谓的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玩意。所以,“民族”就是满汉蒙藏回五大多数民族。鸦片战争后,生活在大清朝的人们遭受到了种种奇耻大辱才猝然惊醒,原来民族就是整个中华民族所有炎黄子孙,所有中国人同种同族。中国人之于民族敏感乃至到极端,时至今日,对个别外国人的不端行为,经常就能够立即上升为民族问题。而刚刚出名的老媒婆杨二车那姆对人民广播电台的DJ伍洲彤发飙:“伍洲彤,你对不起我的民族,对不起我们的母亲湖。”更开启了国内民族争论的先例。
以前我总认为中国生产的品牌理所当然属于民族品牌了,曾经年少的我,为那些驰骋在市场波涛中的英雄们激动不已。就像新闻联播那样总是大呼小叫“某某企业某某产品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,某某企业行销海外”。后来,我才发现在我的家乡,那个曾经红得发紫了的505神功元气袋并非传说的那样神奇,发明人来辉武赚足了口袋开始安度晚年;曾经如日中天的咸阳彩虹电子厂如今如落日余辉,曾经被惊呼为中国奇迹的格兰仕,出口欧美的不过是贴牌产品。还有刚刚被有关人士糟蹋掉的健力宝、数十年原地踏步走的红旗、吃饭太快被噎得半死的长虹、寂寞无声长城、外强中干的海尔、被誉为“太差了”的TCL...博狗列了一大把所谓的民族品牌,这些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究竟代表了什么呢?是什么让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的品牌?
中国在快速发展,跨国企业在中国土地上生产出了“中国制造”、融资、收购、改制……已经很分清楚哪些属于民族品牌了。就像笔者曾经就职公司——广东移动某市分公司,该公司声称其母公司是中国移动(香港)有限公司在广东设立的全资子公司,也就是自己是外资了,但其实其所有的资产还是国有的,属于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。虽然如此,移动并不总是将自己看作一家国企。移动在客户总量上位列全球第一,乃是国情所致,移动管理层高瞻远瞩,这些年进步很大,也让普通老百姓尝到了通信业快速发展的甜头。但是还不够,电信业的寡头垄断还在,电信资费还有很多下调空间,电信、网通、联通、移动四大电信品牌仍然不能叫人从心里尊敬。
2005年圣诞节前夕我曾经拜访过位于福建南平市的南孚电池,号称中国电池工业龙头企业,民族品牌。2003年,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,成为中国第一,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。就在南孚如日中天的时候,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,成为当时社会热门话题。当年形象代言人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“民族力量!”的广告语曾让“南孚”这个响亮的品牌在国人心中为之一振。现在呢?这条广告已经不能再用了。关于收购的信息在南孚的网站连个影子都找不见。
要是你从外国人的眼中来看,你能看到什么呢?我数年来一直读参考消息,提得最多的中国品牌是联想、海尔、吉利、中石油、中国银行、华为、中兴。尤其,自联想收购IBM以来,提及联想的文章就更多了。难怪,有史以来,中国收购国外公司最大的一笔,叫人重新对中国品牌刮目相看。但我觉得,这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。IBM将最不赚钱的PC产品抛给了联想,自己集中精力发展高端产业,本身就反映了一种国际分工。收购不是来得太早,而是来得太晚。十几亿人的庞大市场早该就出几个联想了,甚至几个IBM了。
我使用的所谓民族品牌,小的记不着名字,大的有长城电脑、美的电磁炉、美的风扇、美的电饭褒、长虹电视。买长城电脑是因为便宜,2005年初买的才2999元,至今还很结实。至于电磁炉、风扇、电饭褒、电视,是因为便宜,本身也没什么技术含量,中国人早的比外国人还好呢。而买手机,从最早的飞利浦、三星、摩托罗拉,到现在用的诺基亚,我从不正眼瞧国产手机。国产的质量太差,净是模仿跟风,没有任何创新性的技术。可能在未来十年内,国产手机未必赶得上国外品牌。这就是“民族品牌”的现状,只能模仿的低技术产品,高技术产品只能跟风,给人家上交专利费。
我们从来不缺“民族品牌”,我也不丝毫不担心民族品牌会消亡掉。我只知道,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才是王者,对民族品牌过度的保护,是对它的伤害。同时,把自己塑造成民族品牌,赢得了市场未必能够赢得人心。聪明的消费者,知道为谁投票。
欢迎参与:“我最喜爱的民族品牌”投票活动
分类:新观察 | 标签: 广告品牌网络经济 | 查看:32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