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当劳PK肯德基,对手还是兄弟?

2006年12月19日

周日我坐在麦当劳店里,一边吃着汉堡,一边望着墙面上“麦当劳的故事”出神。心里在想,它和同样来美国老家的肯德基是对手还是兄弟呢?

以前常常听过很多人滔滔不绝地讲述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故事,大多数都是关于两者作为对手如何竞争的。比如,哪里有肯德基,那么你在它的附近很快就会看见麦当劳。去麦当劳就餐,手里别拿着肯德基的汉堡。为了拉拢消费者,他们斗得不可开交:你送优惠券,我也跟着送;你推出A套餐,我也推出B套餐;你出C计划,我也出D计划……常常把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,不知不觉间,好像得到了“最大的实惠”。

但是谁又会是他们其中之一的忠实客户呢,至少在较短时间内。要是你一直去肯德基而不去麦当劳的话,你的同伴准说:“怎么又是麦当劳?”据我所知,很多人都是这样,今天去麦当劳,下次就去肯德基了,至少也不是每次都去同一家。为什么这样呢?不是他们食品的味道有什么根本不同,恰恰是实在品不出有什么不同,而是你或许在意这两家跨国快餐企业对跨文化诠释的细微差异,满足了人们享受一种美味,而变换两种情景的愿望。

在我看来,更愿意把这两者看作一对兄弟。同样来自美国,作为一家大新跨国企业,在这样文化氛围迥然不同的国度里,遭遇到类似的市场挑战,虽然看起来是对手,其实两者的内心都有着一种中国人说的“惺惺相惜”的情愫。

因而,竞争对他们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,双方不仅通过竞争相互激励对方成长,而且共同把“蛋糕做得越来越大”,实现了双赢。店面增加了,收入增长了,消费者越来越多了。在“共同拥有消费者”的总体格局下,代表着美国快餐文化的两者得到了真正最大的实惠。所以说,将他们看作两个并肩作战的美国兄弟更加适合。

读者朋友,你同意我的观点吗? 

分类:新观察 | 标签: 美国企业品牌经济 | 查看:2726
朱元璋与丞相制度的较量美女放屁也好听

发表评论: